恐龙,是对一些史前爬行动物的统称。最早出现于大约2亿1千万年以前,生活于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存在了1亿5千万年。在大约六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几乎所有种类的恐龙都灭绝了,但是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鸟类与某种恐龙有血缘关系。
恐龙(Dinosauria)这名字最早为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在1842年提出。它由希腊词汇deinos(意为“恐怖的”或“极其巨大的”)和sauros(意为“蜥蜴”)组成。恐龙一词为日本翻译,后为中国引用。
恐龙的体型差异很大。已知最小的恐龙只有鸡那么大(鼠龙(Mussaurus),其幼体仅有20公分),但大多数都体型巨大。最大的是蜥脚类恐龙(戈壁卡拉麦里龙(Klamelisaurus gobiensis),体长超过30公尺,高10公尺),为曾经存在过的最大的陆生生物,在所有生物中,仅次于鲸。
许多其他种类的爬行生物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某些种类同样体型巨大,外形奇异,但它们不是恐龙。见蛇颈龙。
恐龙消失于六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Cretaceous-Tertiary extinction event)。通常的解释是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灭绝(最早为Walter Alvarez提出)。但这一理论尚有争议。
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从约2.5亿年前到6 550万年前。中生代从时间上被分为3个跨度: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在中生代开始的时候,今天地球的各大板块是连在一起的一块超大陆——泛大陆。白垩纪时期出现了披着盔甲吃草的三角龙、吃树木嫩叶的鸭嘴龙和巨大的食肉类暴龙——雷克斯。侏罗纪时期大陆板块分离,各板块出现不同种群的恐龙,巨型食草类恐龙进入森林和被青草覆盖的陆地。三叠纪时期世界上出现用后腿走路的最早的小恐龙,泛大陆被分成了几块并漂移到不
同地方。
查看更多《男孩冒险书(少儿绘图版)》
中生代时期。
恐龙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研究了几种类似蜥蜴的骨头化石,认为它们是史前动物留下的,并将它们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尽管恐龙化石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数千万年,直到19世纪人们才知道地球上有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存在过。
扩展资料:
中时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三个时期的代表性恐龙如下:
1、三叠纪:恐龙的黎明,约距今2.5亿年至2亿年前,持续约5000万年。
代表食肉恐龙:腔骨龙、虚型龙
代表食草恐龙:板龙
水生生物代表:鱼龙、幻龙
2、侏罗纪:恐龙的鼎盛时期,约距今1.99亿年至1.45亿年前,持续约5400万年。
代表食肉恐龙:异特龙、角鼻龙、蛮龙、
代表食草恐龙:腕龙、梁龙、剑龙
代表水生生物:鱼龙、蛇颈龙
3、白垩纪:恐龙的衰亡时期,约距今1.45亿年至6500万年前,约持续8000万年。
代表食肉恐龙:暴龙、鲨齿龙、阿贝力龙、棘龙、盗龙
代表食草恐龙:三角龙、鸭嘴龙、甲龙、泰坦巨龙
代表水生生物:沧龙、帝鳄
代表飞行生物:风神翼龙、翼手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恐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恐龙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