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茂,辽沈战役纪念馆里都纪念着哪些人物

2023-03-14 5:53:41 攻略信息 zhumx

一九九三年的江苏铁路人员名单

丁关根,李森茂,韩杼滨,傅志寰。

经查阅铁路局可知,丁关根1988年-1996年在无锡铁路分局,李森茂1980年-2003在南京铁路局,韩杼滨1980年-1998年在常州铁路分局,傅志寰1985年-2003年在连云港铁路分局。

中国铁路是中国境内的一种交通运输形式,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

辽沈战役纪念馆里都纪念着哪些人物

1. 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诗句

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诗句 1.有关于辽沈战役的诗

纪念辽沈战役56周年赋诗三首(一)纪念辽沈战役56周年一声霹雳震长空,万杆旌旗气贯虹。

战马嘶鸣势捣海,千军奋勇破关东。 ———————————————— (二)献给参加辽沈战役的老战友滚滚硝烟聚战云,茫茫飞雪万骑奔。

喇叭幽咽撼山野,鼓角轰鸣动铁轮。无惧阵前征战苦,岂图马后论升沉?舍生忘死千林晓,血染戎衫为何人? —————————— (三)献给参加辽沈战役的老战友辗转战旗摧朽枯,爽风落叶扫残株。

飞鸿万里觅芳远,春到天涯草木苏 。诗评辽沈战役——战锦州作者: 林岳jason 发表日期: 2006-06-02 11:16 点击数: 772描述: 破壳图片:东进荣桓心慕容,北上松花合亚楼。

美机翔天载百将,白山黑水薄运筹。猎猎红旗三万面,浩浩男儿摧更漏。

啸傲锦州将帅盛,襟怀云天吭鹄啁。辽沈战役的插曲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

东北解放区铁路线成了我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决战的重要运输线、补给线、生命线,先后调用客货车1万多辆,开行军列490多列,来往于四平、郑家屯、通辽、阜新的军列,冒着敌机频繁的空袭和轰炸,把部队、民工、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运往前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对确保辽沈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005次秘密军火列车就是发生在辽沈决战关键时刻,对辽沈决战起了关键性作用的一次重要的军事运输行动。

在辽沈决战时刻的1948年9月25日夜,东北人民解放军首长在哈尔滨“大和旅馆”向齐齐哈尔铁路局昂昂溪机务段司机范永(建国后曾任沈阳铁路局长春分局工会主席、大连分局工会副主席)部署了一项特殊而又万分秘密的军运任务,决定由范永担任司机长,将一列编号为3005次的军火列车急速运往辽沈战役前线——西阜新车站(2)。9月28日6时15分3005次秘密军火列车从昂昂溪出发,由于平齐线处于我军战略后方,所以列车仅用10个小时就跑完了448公里的行程,于当天16时30分到达郑家屯站,时任沈阳铁路管路局局长的黄铎(建国后曾任铁道部车务局局长、东北铁路总局副局长等职)(3)带领秘书李森茂(建国后曾任铁道部部长)(4)到车站迎接,黄铎局长向范永介绍说:“郑家屯以南是国民党封锁区,列车白天无法运行,必须夜间行车”(5)。

列车经过整备,于20时30分自郑家屯车站开出,经平齐线转入大郑线(大虎山经通辽至郑家屯),20多分钟后3005次秘密军火列车进入通辽境内,午夜时分秘密军列到达通辽车站。在通辽车站上水加煤后军列及时从通辽车站开出,经木里图、甘旗卡等站,于9月29日4时50分到达内蒙古与辽宁交界的阿尔乡车站(6)(阿尔乡属辽宁省彰武县),至此3005次秘密军火列车共在通辽市境内运行约8个小时。

由于前方铁路被炸毁,所以军列在阿尔乡站停留了16小时10分钟。9月30日凌晨4时46分,军列到达五峰站,按计划将列车分散在站西两座山间铁路上隐蔽。

范永认为并不安全,他和党支部书记穆成斌、姚连长借老乡的高粱秸掩盖机车。此前,大郑和新义线各站铁路职工已接到上级命令,要积极为这次军列安排隐蔽处所,协助军列搞好伪装。

当范永与当地群众一说,大家立即响应,仅用40分钟时间4000捆高粱秸把机车遮盖的严严实实。机车经过伪装后,远看像是个大秫秸垛。

早上7时左右,2架国民党飞机飞到五峰上空,盘旋两圈后开始低空飞行,机翼上的国民党徽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敌机却没有发现目标。下午,又飞来2架敌机,由于机车伪装的好,仍没被发现。

而彰武、通辽等车站都遭到敌机的狂轰滥炸(7)。这一天,敌机一批接一批来回盘旋,侦查40多次竟没有发现列车。

傍晚时分,突然窜来2架敌机,在五峰站站场上空扔下4颗炸弹,钢轨被炸得弯曲翻转,枕木破碎,石子乱飞。列车必须开出五峰站。

可机车水箱只有5吨水。时间紧迫,他们立即向老乡借来八、九十副水桶,地区警卫部队战士和自动挑着水桶来支援的乡亲们100多人挑了45分钟水,水箱水位置只增高1尺半(约10吨水),列车可以开到新立屯(8)。

列车自五峰站开出约10公里时被敌机发现,待列车开出山沟,敌机就紧跟列车低空扫射,子弹打中司机室,副司机于金龙腿部受伤。这时范永边开车边思考对策,他想到飞机能快不能慢,更不能停;火车虽然比飞机跑得慢,但能快能慢也能停。

对,我们就用“有快、有慢、有开、有停”的办法对付他,来个“以慢治快,以停避打”(9)。范永大胆谨慎,机动灵活地操纵着机车,根据空中敌机俯冲时的怪叫声,来判断敌机的远近,从而调整车速同敌机捉迷藏。

10月1日午夜0时,列车到达新立屯车站。驻军崔师长告诉范永:“列车前方要经过的铁路大桥桥墩被炸,部队正在抢修,你们把列车开进泡子站隐蔽待命。”

列车退回泡子站后将列车伪装好,上午先后飞来7批敌机都没有发现机车(10)。10月1日晚9点30分,传来崔师长命令:“桥已修好,立即发车,但不许鸣笛,不许冒烟,行车要静,以防惊动敌人”。

晚10时3005秘密军火列车开出泡子站,范永他们压住炉火,熄灭灯光,借桥下大河哗哗流水声作掩护,顺利地驶过了被敌机日夜严密封锁的大桥。过桥。

2.求一份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导游词

锦州是辽沈战役的主战场,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在中国境内展开的一场震惊中外的战略决战。

在这场伟大战争中,涌现出诸多的军事家、无数的战斗英雄,并形成了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勇于胜利的辽沈战役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锦州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对辽沈战役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使红色文化呈现出鲜活的表现形式,逐步实现红色旅游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

一、充分发挥辽沈战役纪念馆的龙头作用 辽沈战役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水平、陈列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全省第一,全国一流。多年来,辽沈战役纪念馆以再现和传播辽沈战役这段光辉的历史为使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精心打造红色精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过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争创全国文明先进单位”等称号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3年以来,国家和省、市投资6000万元对园区和陈列进行全面改造,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广大游客面前,成为锦州乃至我省红色旅游的龙头骨干。

面对红色旅游发展的新形势,辽沈战役纪念馆积极更新观念,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新思想、新策略。鲜明地提出了:突出一个主题;实现二种功能;进行三个转变;实现“四个一流”。

一个主题就是“新中国胜利的曙光从这里升起”,二种功能就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和军事旅游景区的功能,进行三个转变就是“把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把以自我为中心向以游客为中心转变、把教育基地向旅游产品转变”,“四个一流”就是建设一流的全国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一流的全国著名军事旅游景区、建设一流的军事实地教学基地、建设一流的锦城百姓休闲健身场所。理念和策略的转变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不但给纪念馆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为开展红色旅游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二、开发建设红色遗址,不断为红色旅游资源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锦州境内有“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配水池战斗遗址”、“亮甲山战斗遗址”、“梁士英舍身炸碉堡遗址”、“国民党东北剿共锦州总指挥所战斗遗址”、“黑山狙击战101高地遗址”等20处著名战争遗址。这些丰富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为锦州市开发建设辽沈战役红色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红色旅游优势,锦州市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提出了“少花钱、多办事、见效快;先易后难、滚动开发;做好文物保护;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4项开发建设原则。

今年,辽沈战役纪念馆投资200万元,成功开发了“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为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红色旅游资源闯出了一条新路。“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位于锦州西北凌海市翠岩乡牦牛屯,1948年10月5日晚,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一行,率领“东总”指挥机关到达牦牛屯,在这里居住了16天,指挥了著名的辽沈战役。

鉴于“指挥所”在辽沈战役中的重要地位,决定首先开发。在坚持“修旧如旧”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修建了门房、厢房16间及院墙,恢复了历史原貌。

在“作战室”陈列着当年的军事地图、电话机、公文包、手枪等军事用品,还将制作蜡像人物,以再现历史的生动画面。在东西厢房,开辟了两个专题陈列,一个是小型专题展《小村庄与大决战》;一个是再现当年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指挥作战情景的多媒体展室。

重建后的“指挥所”成为一处于辽沈战役纪念馆遥相呼应的著名红色旅游景点。三、深度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红色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的特点,主要在于蕴含着丰富的革命历史内涵。

革命历史文化内涵越丰富、越有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大,其核心竞争力就越大,知名度就会越高。我们在红色资源和旅游产品的整合方面,加强软件建设,注重挖掘细节,增加资源的文化含量。

一是重新发掘整理现有的馆藏文物。辽沈战役纪念馆馆藏文物1.1万多件,这些文物是革命战争历史的遗存和鉴证。

我们力争掌握文物的详尽信息,着力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馆藏文物的史料内涵进行深刻提炼,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件文物的功能,从而达到传递信息、启迪思想、震撼心灵的效果。二是发掘辽沈战役的战斗故事,增强战争遗址景点的传奇效果和吸引力。

在“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改建之初,工作人员一方面查阅大量资料,另一方面走访知情人员,调查历史事件的细节,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力量撰写高质量的导游词和介绍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通俗读物,丰富了“指挥所”的内涵。三是尝试创作以辽沈战役为主题的文艺作品,提高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增强战争文化的吸引力,实现红色旅游的社会化、游览化、审美化。

四、运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红色资源的展出效果 为了提高红色旅游的吸引力,调动游客游览的积极性。我们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多层次、多角度的包装,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将凝聚革命历史的载体,通过适合游。

3.游记,题目为辽沈战役纪念馆,600字左右

走进历史,接受红色洗礼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走进盛夏,走进火红的七月,在中国共产党85年诞辰之际,朝阳发电厂党总支的百余名党员和积极分子怀着无限的崇敬和向往,奔赴锦州的辽沈纪念管,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解放新中国的辉煌历史,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

辽沈战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第一大战役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纪念馆。辽沈战役是东北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西、沈阳和长春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战役的总称。整个战役经历了攻克锦州,解放长春;辽西会战,歼灭廖耀湘兵团;解放沈阳、营口三个阶段,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为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走进纪念馆,走进新中国第一缕曙光升起的地方,走进58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走进一部辉煌、厚重的新中国解放史诗!

穿过胜利之门,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拾阶而上,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昼夜,52个昼夜,展现了一篇气势恢弘历史长卷,缔造了新中国的第一战役,胜利之役,决胜之役。新中国从这里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开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走进纪念馆,我们被纪念塔东西两侧林立的一块块革命烈士纪念碑所震撼,英名录碑上刻录着密密麻麻的烈士的英名。所有的人员无不驻足观看,默默的读着碑上英魂的名字,静静的感觉时光的流逝,心中感慨万千。是这无数的烈士铸造了新中国的基石,他们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书写着一段壮烈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可歌可泣,都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走进纪念塔,轻轻的抚摩着塔身两侧的花岗岩浮雕,依然沉浸在纪念碑上无数英魂的名字,在展示战争风云壮烈场景的浮雕中寻找烈士的足迹,那个奋勇冲锋的战士,那个英勇无畏的士兵,到处都是英雄的足迹,到处都是英雄的身影,看着他们前赴后继的身影,我深深的陷入了沉思,这用无数烈士的鲜血浸泡过的江山,如果有一天会失去颜色,我们必定会像英烈那样,毫不吝惜地重新抛洒。

走进纪念馆,纪念馆分为战史馆、支前馆、烈士馆、全景画馆和电教馆等。参观着展出的大量的图片、照片和历史文物,倾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再配以音响、灯光和战火硝烟等现代特技,形象地再现了昔日的激战情景,又一次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岁月。

当我们离开纪念馆,坐在飞驰于现代化高速公路的大客车上,我不禁思绪腾飞:这次活动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又一次接受了红色洗礼,更加坚定了振兴中华的信念。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建立了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永远在后世子孙身上延伸,祖国也将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的夺取新的胜利,创造新的辉煌,实现新的跨越,奔向美好的未来!我们全体党员们更要在这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潮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尽我们的一份微薄之力。

4.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作文

周末,我们全家一起去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因为爷爷是个老兵,他对辽沈战役有着特别的感情。

为了感染我的成长,爷爷非常主张对我进行这样的教育。刚一到纪念馆门口,我就看见有两个大炮矗立在门口,好雄伟啊!走进纪念馆,那里陈列着许许多多的枪和装备,真让我肃然起敬,这时,我发现一个楼梯,它又高又陡,于是我们一起走了上去,真高啊!我刚走了三层就有点坚持不住了,这时奶奶说:“宝贝,再坚持一会儿!”就这样我们一直走到了第五层,在那里我看见了英雄战争的场景图片和画面,非常逼真。

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这种真实感动了……,为了留下这感动的记忆,爷爷还给我买了一本收藏册做为纪念,那上面写着“功照千秋”四个大字。

我轻轻地翻开这本书,看到了十大将军和十大元帅,很兴奋。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贺龙和朱德元帅,因为他们真实地故事让我感动的流泪……当我们从纪念馆里走出来时,我又看到了两架飞机和一辆坦克,为了能够留下这两个“神奇的宝贝”,爸爸用相机给全家留下了这美丽的瞬间。

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还在闪现着刚才英雄的事迹,它将成为我永不磨灭的记忆。当我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起这些勇士们,也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等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成为一名现代的将军,用我最威武的军姿向国旗献礼。

5.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怎么写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我怀着庄重的心情走进了辽沈战役纪念馆,馆里那一幅幅画面,展橱里那一件件战利品以及将士们遗留的一件件血衣和那一封封遗书,使我仿佛置身于硝烟迷漫的辽沈战场。

辽沈战役是解放东北的最后一战,这一战共歼敌47万余人,为解放华北和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而在这一战役中有无数的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馆里有这些记载,一个战士一次俘虏了60多个敌军,一个战士缴获了敌人轻重机枪各两挺,炮兵司令员朱瑞将军因亲自观察形势而触雷牺牲。

在纪念馆中在感受到了东北解放时期的艰苦岁月和将士们流血战斗的情景,不禁让我感慨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缅怀先烈遗志,努力学习,不断的进步,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一个名副其实的建设者。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愧对死难的烈士,才能以实际行动告慰他们的英灵。

6.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十一假期,我怀着十分庄重的心情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看到馆里那一幅幅画面,展橱里那一件件战利品以及战士们所穿过的一件件血衣和那足以使人们泣然泪下的一封封遗书,我仿佛已置身于那硝烟迷漫的辽沈战场。

辽沈战役是解放东北的最后一战,这一战共歼敌47万余人,为解放华北和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在这一战役中无数先烈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伟大的解放事业,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解放,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那种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精神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记得纪念馆里有这样一段资料记载,我们的一个战士在一次战斗中,俘虏了60多个敌军,为这次战斗的胜利立了一大功,还有一个战士独自一人缴获敌人轻重机枪各两挺,使我军在整个的战斗中大显神威,诸如此类的事迹显然太多太多,我想我们能夺得整个战役的胜利,不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光荣伟大而又勇敢的战士吗?他们实在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我们的指挥官们也同样把生死置之度外,在战场上他们即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从始至终他们体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将风度,就象我们的炮兵司令员朱瑞将军,他完全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前沿指挥作战,当他看到自己的炮兵弹无虚发而敌人的炮楼应声而倒时,激动万分,竟然不顾危险,跑到指挥所外亲自观察,结果踩中地雷光荣牺牲了,难道他这种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在缅怀先烈遗志之余,我不禁又想到了现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确实没有辜负先烈们的遗愿,他们正在为建设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工作着,更多的人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为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更加壮大,正发挥自己的余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泛社会的渣滓,拿当今社会现象而言,有一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他们不珍惜现在国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良好政策,整天的游手好闲,打架斗欧,他们难道不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青春虚度?还有那些学生,他们有现在这样好的学习条件,怎么会不珍惜?父母为他们操劳奔波一生,为的就是他们将来能有出息,为未来打好基础,有个好的前程,好的归宿,同时也为国家的建设能够添砖加瓦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可他们却无视父母的期盼,老师的厚爱,不愿主动自觉的去学习,我想若是先烈们在天有灵,也会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感到遗憾的。

我们都是跨世纪的新人,在这个科技比较发达的社会,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要求的步伐,严格要求并不断的充实自己,我们一定要缅怀先烈遗志,努力学习,不断的进步,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一个名副其实的建设者,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愧对死难的烈士,才能以实际行动告慰他们的英灵。

李森茂的工作经历

李森茂(1929—1996),天津市宁河县人。1945年8月参加工作。1945年后,任北安车站站务员,哈尔滨铁路局事务员。1947年后,在东北铁路学院运输专业学习。1948年毕业后,任齐齐哈尔铁路局办公室秘书,沈阳铁路局办公室秘书,沈阳铁路局副科长。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后,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事交通部运输处科长、副处长。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和军功章各一枚。1954年回国后,任沈阳车站副站长、站长。1960年后,历任沈阳铁路办事处总工程师、副主任。1964年后,任沈阳铁路分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代理党委书记、局长。1968年后,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后,任沈阳铁路局运输处副处长、处长。1977年后,任沈阳铁路局副局长、代理局长、局长、党委副书记。1982年后,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8年,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决定任命为铁道部部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候补中央委员。1992年9月因健康原因免去铁道部部长职务。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96年6月18日去世。

李森茂籍贯:天津市宁河县;民族:汉族男,汉族,1929年12月生,

李森茂吉他水平有多高

顶级水平。

李森茂是一名音乐人,他的吉他水平相当的厉害,他是吉他方面的专家。他每天会花费2小时左右的时间从全球精选顶尖的吉他演奏视频,并作出点评分析。

李森茂是网易音乐人,是意识流和偏新古典主义结合的音乐创作风格的作曲家、指弹吉他演奏家,各平台粉丝总量超200万。

历届铁道部部长是谁?

铁道部历任部长

滕代远(1949年10月至1965年1月)

吕正操(1965年1月至1970年撤销)

苏静(军管会主任 1967年4月至1968年7月)

万里(1975年1月至1976年12月)

段君毅(1976年12月至1978年10月)

郭维城(1978年10月至1981年9月)

刘建章(1981年9月至1982年5月)

陈璞如(1982年5月至1985年6月)

丁关根(1985年6月至1988年1月)

李森茂(1988年1月至1992年4月)

韩杼滨(1992年4月至1998年3月)

傅志寰(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

刘志军(2003年3月至2011年2月)

盛光祖 (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铁道部撤)

历任副部长

吕正操(1949年10月至1965年1月)

武竟天(1949年10月至1965年1月)

石志仁(1949年10月至1966年5月)

王世泰(1952年8月至1954年11月)

郭洪涛(1952年8月至1954年10月)

赵健民(1952年12月至1955年1月)

陆平(1954年11月至1957年10月)

刘建章(1954年11月至1966年5月,1975年1月至1981年9月)

余光生(1955年1月至1966年5月)

郭鲁(1959年8月至1966年5月,1975年1月至1976年10月)

汪菊潜(1959年8月至1966年5月)

苏杰(1960年12月至1966年5月,1975年1月至1979年1月)

钱应麟(1960年12月至1966年5月)

彭敏(1965年1月至1966年5月,1975年1月至10月)

邓存伦(1975年1月至1982年4月)

李新(1975年1月至1979年1月)

黎光(1975年1月至1979年4月)

王效斌(1975年1月至1982年4月)

廖诗权(1975年1月至1982年4月)

吴冶山(1975年1月至1982年4月)

赵文普(1975年1月至1982年4月)

郭维城(1977年4月至1978年10月)

李颉伯(1979年8月至1982年4月)

布克(1979年8月至1982年4月)

耿振林(1979年8月至1982年4月)

李震(1979年8月至1982年4月)

刘白涛(1979年8月至1982年4月)

酆炳军(1981年7月至1982年4月)

韩力平(1981年7月至1982年4月)

李克非(1981年7月至1984年12月)

刘平田(1981年7月至1982年4月)

李森茂(1982年4月至1988年4月)

李轩(1982年4月至1984年12月)

张辛泰(1982年12至1990年9月)

尚志功(1983年6月至1987年7月)

石希玉(1983年12月至1986年3月,1989年12月至1993年5月)

孙永福(1984年12月至1998年3月)

罗云光(1986年5月至1990年3月)

屠由瑞(1988年6月至1994年1月)

傅志寰(1991年1月至1998年3月)

国林(1993年5月至1996年8月)

蔡庆华(1996年2月至2003年7月)

刘志军(1996年8月至2003年3月)

孙永福(1998年3月至2006年9月)

王兆成(2001年至2004年)

彭开宙(2001年11月任

胡亚东(2003年7月任

陆东福(2003年7月任 

卢春房(2005年3月任 

王志国(2006年9月任

详细可点击查看

90年铁道部长是谁

90年代铁道部部长是李、韩、傅三位部长。你要问1990年的铁道部部长就是李森茂。

李森茂,第九任铁道部长(1988年1月至1992年4月)

韩杼滨,第十任铁道部长(1992年4月至1998年3月)

傅志寰,第十一任铁道部长(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

望采纳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