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盔甲,饥荒石灰石盔甲怎么样 饥荒石灰石盔甲代码属性介绍

2023-03-14 12:48:49 游戏资讯 zhumx

秦始皇陵墓出土的石质铠甲,究竟做什么用的呢?

考古人员在距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园大约40公里的秦朝都城咸阳城的核心保护区,发现一处石铠甲制作遗存。这里散布着一批石质甲片,一些特征与秦始皇陵墓出土的石质铠甲完全一致。

这就意味着,考古人员找到了秦始皇陵墓石质铠甲的"加工基地"。

秦始皇陵墓的石质铠甲,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就从头说起吧。

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并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秦始皇在位期间,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实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开疆拓土,将秦朝的领土扩展到340万平方公里;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影响长达1000多年……可以说,秦始皇对中国的贡献堪称巨大,因此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帝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时年49岁。秦始皇死后,葬于芷阳以东的骊山北麓。事实上,秦始皇陵墓的营建工程,早在他刚刚登上王位时就开始了。那时候,他才13岁。营建工程由丞相李斯担任设计,少府令章邯担任监工。在营建过程中,最多时征用了80万人力,耗时长达39年。

秦始皇陵墓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到了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命名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秦始皇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墓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顶上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里面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数十年来,考古人员在秦始皇陵墓里出土的文物达10万余件。石铠甲就是其中之一。

1998年,考古人员在在秦始皇陵墓发现了一个铠甲坑,铠甲坑出土了大量制作精良的石质铠甲。

有读者问:石质铠甲有什么了不起?

这样说吧,我们见过用布料用金银来制作衣服,可谁见过用石头制作衣服呢?很简单,用石头制作衣服工艺难度太大,近于不可能。

考古专家做过实验,手工加工一件平均有600片的石质铠甲,以每人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计算,需要工时344—444天,也就是说,一个工人制作一件石质铠甲,需要一年的时间。

这些石质铠甲做什么用的呢?

显而易见,石质铠甲虽然制作难度很大,但由于过于坚硬和沉重,并不适合士兵在战场上使用,不具备实用价值。更大的可能是,秦朝时期,虽然已经能够冶炼青铜器、铁器等金属器物,但冶炼能力非常低下,使得这种金属器物相当珍贵。而且,金属会生锈,石头万年不腐。因此用石质铠甲来代替金属铠甲,作为陪葬器物。

这也算是节约成本吧。

还有一种说法,是将石质铠甲作为士兵体检的用具。

秦朝实行军功爵禄制度,年轻人很乐意当兵。为了选择出体格强健的士兵,军官便让想要当兵的人穿上这种石质铠甲奔跑。体质虚弱的人,没跑几圈就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很容易将他们淘汰出去。

没想到吧,石质铠甲还有这种作用?

【参考资料:《秦咸阳城遗址核心区发现石铠甲制作遗存》《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等】

饥荒石灰石盔甲怎么样 饥荒石灰石盔甲代码属性介绍

饥荒石灰石盔甲怎么样 饥荒石灰石盔甲代码属性介绍

装备图鉴

装备介绍

名称:石灰石盔甲

所属版本:SW

生成代码:ARMORLIMESTONE

介绍 特点:减速10%,防御不错,但是会减速10%

属性:防御70%;耐久825HP;精神+2分

我的世界匠魂黑曜石盔甲怎么获得

先打造一套皮革盔甲然后跳入水中浸湿,然后快速跳到岩浆中这样就能快速获得黑曜石盔甲在跳入岩浆时可以吃金苹果保命

中国秦汉时期的盔甲和古罗马时期的盔甲有什么不同?

有很大的不同 先说说中国秦汉时期的盔甲 可以分为两类六型: 第一大类:札甲,主要使用一类一、二型甲片,部分使用了二类甲片。 一型:仅护住胸、背的札甲,胸甲和背甲在肩部用带系联,长仅及腰。外形类似于明清妇女的。标本见杨家湾陶俑所着,其中骑兵俑均属于这一类。 二型:除胸甲和背甲以外,加有披膊,甲片较一型小。多半属于一类二型甲片。标本见杨家湾陶步兵俑。身甲最下一层甲片位于腰下,采活动编缀。 三型:见于二十家子出土标本,除胸甲、背甲外,有盘领,胸中开襟,用铁扣扣合。披膊腋下不封口。身甲下缘也垂于腰部以下。 铁札甲的制作方法基本上脱胎于中国传统的皮甲,所以这种铁甲的外形类似于皮甲。加上涂有,在陶俑上表现时简直难以跟皮甲区分开来。特别是这时的中国皮甲也开始模仿铁甲涂黑漆,除非是出土实物,否则识别起来就更困难了。这种盔甲的防护力显然是不足的,不过还好,西亚的铁甲,这时候终于传到了中国,于是出现了中国版的铁甲。除了唐朝短暂的表现出向板甲进步的倾向,以及从西方引入有风味的盔甲以外,直到明朝,中国铁甲几乎都是甲。 答案还可以的话,采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