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是谁 关于蔡文姬的简介

2023-04-04 12:46:35 游戏资讯 zhumx

1、蔡文姬(生卒年不详),名琰,字文姬(一说字昭姬),晋朝避司马昭讳称文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人,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

2、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

3、《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传,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的故事,广为流传。

蔡文姬生于何年

1、蔡文姬的出生日期没有史实记载,有说出生于公元177年。

2、人物简介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 。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3、个人成就

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蔡文姬的生平简介。

蔡文姬的生平简介:

蔡文姬原名叫做蔡琰字文姬,蔡文姬为人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给河东卫仲道,卫仲道早亡,二人又没有子嗣,于是蔡琰回到自己家里。

兴平二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匈奴趁机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孩子。

建安十一年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琰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用金璧从匈奴那里将蔡琰赎回来,并将蔡琰嫁给董祀。

而后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

蔡琰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但曹操却说:“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

蔡琰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蔡琰回家后,伤感悲愤之余作《悲愤诗》二首。此后再无蔡琰相关记载,卒年不详。

扩展资料:

蔡琰归汉后,作有《悲愤诗》两首,一首为五言体,一首为骚体。其中五言的那首侧重于“感伤乱离,是一首以情纬事的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

清代诗论家张玉谷曾作诗称赞蔡琰的五言诗:“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

大意是说蔡琰的才华压倒了汉代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叙事诗受到了蔡琰的影响。骚体《悲愤诗》由于旨在抒情,首尾两节对被俘入胡和别子归汉的经历都比较简略。

中间大篇幅自然风景用以渲染蔡琰离乡背井的悲痛心情,在这些对景物和人情的描述中,蔡琰极言它们与她故乡中土的差异,以此形容自己在这与中土迥异的环境下心情之沉痛悲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文姬

文言文《蔡文姬》的翻译是什么?

陈留人董祀的妻子,是同乡蔡邕的女儿,名叫琰,字文姬.她博学有才,又精通音律.嫁给河东人卫仲道.后来丈夫死了,又没有儿女,就又回到娘家.兴平年间,天下动乱,文姬被胡人的骑兵俘获,沦落到南匈奴左贤王手中,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两个儿子.曹操向来和蔡邕交情好,痛心他没有后人,就派使者用金银宝玉把她赎回来,重新嫁给董祀.   董祀做屯田都尉,犯法该判死罪,文姬到曹操那儿去为这事求情.当时公卿、名士以及远方的使者宾客坐满了一屋子,曹操对宾客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在外头,今天让各位见见她.”等到文姬进来,蓬着头,赤着脚,叩头请罪,声音清亮,很会说话,那意思非常辛酸悲哀,大家都因此而变了脸色.曹操说:“我确实同情你(和董祀),但是判决的文书已经送出去了,怎么办?”文姬说:“您马厩里有上万匹俊马,还有数不清的猛士,为什么舍不得让人骑一匹快马(追回文书),救助一个将死之人呢?”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了,就追回判决的文书,原谅了董祀的罪过.当时天气还很寒冷,又赐给她头巾和鞋袜.曹操又问道:“听说夫人家里原来有很多的古典书籍,还能记得起来吗?”文姬曰:“从前我过世的父亲留下的书籍四千余卷,因我远离家乡处境艰难,没有能保存下来的,现在能记得背诵出来的,才只有四百多篇罢了.”曹操说:“现在我应该派十个书吏到你那里去抄写.”文姬说:“我听说男女有别,按照礼制男女之间不能亲口传授.请给我纸笔(自己抄写),是用楷书还是草书全听您的命令.”于是就(凭记忆)抄写,送给曹操,文章没有遗漏和错误.后来她感伤自己悲愤的遭遇,写了两首《悲愤诗》.

蔡文姬简介: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原文: 董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日:“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日:“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出处:《后汉书•董祀妻传》

蔡文姬的故事和简介

蔡琰,字文姬,别字昭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传,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的故事,广为流传。

扩展资料:

蔡文姬为人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给河东卫仲道,卫仲道早亡,二人又没有子嗣,于是蔡琰回到自己家里。

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属国南匈奴趁机叛乱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孩子。

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琰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用金璧从南匈奴那里将蔡琰赎回来,并将蔡琰嫁给董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