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的七个儿子结局都比较惨。太子刘璿在“钟会之乱”中死于乱兵之手,三子刘琮是病逝,五子刘谌自杀殉国,其他四子跟随刘禅去洛阳后经历了“永嘉之乱”,大概率是被俘杀了。
刘禅的四子刘瓒和七子刘虔死于永嘉之乱。刘禅的五子刘谌为了守护祖辈的江山,没有听取刘禅的建议,选择投降,最终选择了自尽。
由此可见,刘禅后代结局并不美好,大多数都死于永嘉之乱,只有一少部分留下子嗣。
景耀六年(263年),邓艾军队兵临成都门下,其父刘禅决定投降,刘谌劝阻无效之后,自杀于昭烈庙。 六子:刘恂,景耀二年(259),刘禅立刘恂为新兴王。咸熙元年(264),蜀汉灭亡,刘恂跟随刘禅东迁洛阳。
文钦:甘露二年(257年),魏将诸葛诞起兵反抗司马氏,文钦随从吴军前往支援。甘露三年(258年),军情告急时文钦与诸葛诞意见不同,而且两人之间原本就有矛盾,于是诸葛诞将文钦杀死。
但是到了元代,在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中,刘琮降曹之后就死在了曹操的手里。
刘琮一死,荆州刘表就只剩其长子刘琦,而刘琦远在江夏,刘表原来的文臣武将全都归曹操,即使有个别对曹操不满的人,他们想要反悔,因为刘琮已死,没有了主子,反悔也没有用了。
为了斩草除根、消除隐患,曹操在上表刘琮为青州刺史后,便密派亲信将领于禁前去青州刺杀刘琮。老将王威为保护刘琮,英勇战死,而刘琮最终也死在乱军之中。至此,王威这位忠义老将,谱写了一曲以死殉主的慷慨篇章。
刘表患病,刘琦回襄阳探视,竟被蔡瑁等人拒之门外,使父子不能相见。刘表卒,刘琮嗣位,以侯印给刘琦,琦甚怒,借口赴丧,欲讨蔡瑁。时曹操已兵临襄阳,刘琮举荆州投降曹操,刘琦遂返回江夏。
曹操一生最看不起的就是不战而降的人,正因为如此,他十分看不上刘琮,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刚死,刚刚即位的刘琮就率领荆州兵团集体投降曹操,可以说是曹操一生所获最大的受降,是为荆州之变。
曹操统一北方后,打算整兵南侵荆州。其时刘表已死,蔡瑁等拥立刘表次子刘琮为主。面对曹操大军压境,大臣傅巽等极力主张刘琮引州民投降,由于朝中重臣大都附和傅巽,加上双方强弱悬殊,结果刘琮决定举州降曹。
刘表死后,蔡夫人和蔡瑁立刘琮为荆州之主时,刘琮十四岁。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重,刘琦从江夏回来探望父亲。
1、这两个儿子都没有经历蜀汉灭亡。三子是因为患病,在魏军攻入成都的前一年就去世了。而第五个儿子刘谌,性格刚烈,英勇不屈,认为投降太过屈辱,于是自杀殉国以明心志。
2、刘禅有七个儿子,两个女儿, 就没有一个是寿终正寝的。只有他自己在灭国后受封为安乐公,在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刘禅长子刘璿 ,40岁时死于乱兵之中。
3、刘禅投降后,他的七个儿子因为态度不同,所以命运也不一样,刘禅的七个儿子,只有1个得到了善终,其他六个儿子都惨死了。刘备辛辛苦苦打下的蜀汉江山,到了刘禅的手中,已经无法支撑三国鼎立的局面了。
4、虽然刘禅多子多孙,但是他的儿子们运气有点背,差一点刘禅就断子绝孙了。接下来,我们就对刘禅的9个子女的情况做一说明。首先,刘禅的长子刘璿于生于公元224年,公元238年,被刘禅立为太子。
5、但最后晋国君王发现刘禅没有任何伪装,他是真的有吃有喝就可以。而刘禅这样,他的孩子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刘禅一共有就九个孩子,除了出嫁的两个女儿之外,还剩七个儿子。
6、刘禅的七个儿子结局都比较惨。太子刘璿在“钟会之乱”中死于乱兵之手,三子刘琮是病逝,五子刘谌自杀殉国,其他四子跟随刘禅去洛阳后经历了“永嘉之乱”,大概率是被俘杀了。